当前位置:黄河新闻网忻州频道 > 人文

【悦读】政声春秋——王珍纪念文集(连载三十七)

编辑:李艳荣  |  发布时间:2018-01-04   |  来源:黄河新闻网忻州频道

(左一为王珍)

“改”出来的新闻

——忻州市工业战线投标承包纪实

(记者/简声援 骆士正 王宪斌)

  四月初,忻州市委的领导同志对工业战线的负责人说:一定要改革,改革出了问题,由我们承担责任。

  上级敢负责,下级就敢大胆改革。从这以后,一桩桩改革的新闻在忻州市应运而生,四处传播。

书记投标未中

  过去,县磷肥厂是一个赔钱的企业。今年领导上要求它不赔不赚,持平就行。

  改革开始以后,市工业局为了使磷肥厂由亏变盈,对这个厂实行招标承包。参加投标的有厂党支部书记,有一个车间主任和三个工人。

  投标中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角逐。

  书记要承包,保证全年盈利一万元;

  三个工人要承包,保证全年盈利三万元;

  书记跟着加码到三万。

  车间主任和三个工人投出五万。

  书记再跟着加码到五万。

  车间主任和三个工人再次合计,投出六万元。

  书记投标的筹码也加到六万。

  双方相持不下。市工业局决定,让双方向全厂职工发表“施政纲领”,由群众选择工厂的承包者。

  书记的“施政纲领”讲了两个小时,主要的内容是讲过去的工作和守摊摊的难处。车间主任和三个工人的“施政纲领”只讲了十多分钟,提出了改变磷肥厂落后面貌,全年盈利六万元的五条具体措施。全厂职工听了双方的演讲以后,认为跟上车间主任和三位工人落实六万元的任务更有把握。于是,他们同意,工厂应该交给车间主任和三个工人来承包。

  书记落空了。

  目前,从这个车间主任和三个工人治理磷肥厂的情况看,形势很好。经有关部门预测,今年完全可以突破盈利六万元的水平。

  (编者按:我们不是经常说要知人善任,要识才用才吗?磷肥厂的实践证明,改革就能把能人推上领导岗位。

  我们不是说选择干部要走群众路线吗?磷肥厂的经验也证明,改革才能使群众能按照自己的意思去选择、推举最满意和最信赖的人)

推倒“法定”的级别

  国营忻州轧钢厂,在改革中将工人的级别推倒,实行厂内岗位浮动工资,即根据技术高低和劳动强度大小,来测定不同岗位的级别,有什么本事,到什么岗位;干什么样的活儿,拿什么样的工资。原来的工资级别是不是完全作废呢?不,把它记入档案,只作为调动和退休的依据。

  厂部的干部实行职务津贴,由厂长到股长,完成任务可以拿津贴,完不成任务,全年向下浮动一个月工资。

  实行这种新的工资制度以后,十天时间就试制成功建厂以来没有搞成的八号圆钢,全厂职工积极性提高,产品全部是一级品。一至四月份,每月平均盈利两万二千,五月份上升到四万二千元,六月份可达到十万元。

  (编者按:有人可能认为,国营工厂工人的工资是“法定”的,推倒了它,不是“太大胆”了吗?其实,“大胆”地推倒影响人们积极性的旧框框,更好地实行按劳分配、多劳多得的原则,又有什么不好呢?)

十八级干部看门房

 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。由于人们可以理解的原因,我们把厂名和人名隐去了。

  某工厂有一个十八级干部,在职工们投标的过程中被筛选下去了。

  过去,他是“一杯茶,一支烟,一张参考混一天”。他除了在自家盖个小房房,在厂里占些小便宜外,正经工作不干多少,可每月照样拿十八级的工资,领与别人同样多的奖金。

  四月份,厂里开始搞改革,他的日子不好过了。厂里哪一个科室也不要他,下面的哪一个车间也不收他。任何一个工种都嫌他去了碍事。这位十八级干部坐不住了。

  怎么办?他找到承包领导组的负责人说,哪里也不要我,我什么也干不了,就让我看门房吧。承包领导组的同志,答应了他的要求。

  (编者按:在我们的机关和厂矿企业里,是有这样极少数干部,他们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,对工作极不负责任,甚至还担负着一定的领导责任,这怎么能令人满意呢?为了振兴中华,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,这种现象理应在改革之列。如果让他们继续占据领导岗位,就会影响到人的积极性,贻误党的事业。)

?

(原载1984年5月30日《山西日报》)

?

“改”出来的新闻

——忻州市工业战线投标承包纪实(续)

(记者/简声援 骆士正 王宪斌)

  在第一组《“改”出来的新闻》里,我们报道了三件事,今天我们继续报道忻州市工业战线投标承包的又一组新闻。

局长下厂投标

  轧钢厂是忻州市工业战线的一个重点企业,它每年的利润占全市工业企业利润总和的三分之一。今年,这个厂碰到了产品不对路、原材料不足的困难。市里和厂里的同志都感到棘手。

  面对这样一个重点企业的困难局面,市工业局局长张旭旺“铤而走险”,以高过计划利润十万元的条件投标,毅然宣布承包轧钢厂。

  四月十八日,张旭旺在轧钢厂建立承包领导组。二十日作出决定,试制八号圆钢。这是国家建设急需的一个新产品,如果试制成功,一切的困难便可以烟消云散。

  张旭旺以每人每月百元的工资,从太原钢铁公司请来了两位退休轧钢工当顾问。同时,他亲自挂帅八号圆钢试制组,立下“军令状”:八号圆钢试制不成,就地免职,向下浮动工资一级。

  张旭旺同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们一道摸爬滚打,十天时间轧出了八号圆钢,质量达到了国家要求。一下子,轧钢厂职工们那锁着的眉头舒展开了。

  现在,八号圆钢成了轧钢厂的大宗产品;原料有了丰富的来源,销售有了广阔的市场,利润有了长足的增长。一个面临重重困难的企业,刚刚承包一个月,面貌完全改观了!

  (编者按:改革是要冒风险的。有的领导者正是看到了这一点,他们总想当个“动口不动手”的“君子”,不肯上改革的前沿阵地,为自己留一条后路。有的领导者也正是看到了改革的风险,他们才身先士卒,投身于改革的第一线。张旭旺同志,就是属于后一种领导者。人们不仅应该学习他敢于改革的气魄,还应该学习他为了人民的利益“铤而走险”的品德。)

“八角九头餐具”诞生

  陶瓷厂刚刚试制成功的“八角九头餐具”,采用青花手工彩绘,新颖、素雅、古朴、大方。有人赞扬说,这是中国陶瓷艺术的又一朵新花!

  这种新餐具,是三十八岁的女工安素卿,在造型老工人姜二海的积极配合下,设计和制作出来的。有的同志奇怪地问安素卿:“你还懂得陶瓷的造型和彩绘呀?”听到这种问话,又弄的她啼笑皆非。

  安素卿是陶瓷彩绘专业的中专毕业生,来到忻州市陶瓷厂快十年了,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发挥才能的机会。有一段时间,厂里甚至把她当临时工使唤。对于这种待遇,安素卿感到很委屈,常常想调走。

  四月间,厂里实行承包责任制,爱惜人才的投标承包领导组让她在新产品试制组搞好工作。不久,安素卿就拿出了第一个成果——“八角九头餐具”。

  (编者按:又一位知识分子在改革中释放出了热能!看来,只要一抓改革,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中的一些阻力也就很快被冲破了。)

“协议工”当了科长

  国营忻州市造纸厂有个“协议工”,名叫汪健康,是一位相当能干的青年人。承包以前,他每月销售纸的数量,比别人平均高出一倍左右。那时候,人们认为,要是把汪健康提拔成销售科长,纸厂的销售任务就不发愁了。可是,“协议工”不能提拔呀。人们的良好愿望只好搁在一边。

  纸厂承包以后,承包领导组使了个大胆,硬是将汪健康这个“协议工”提成了销售科长。他一上台,也实行承包,取消固定工资,每销售一吨纸给四块七毛钱,一下子,销售科变了:

  全科人员减掉四分之一,办公费减了一半;

  过去,厂里生产出来的纸,销售给固定用户,人家要多少销多少。现在,开辟了新的用户和新的销售门路,销售量翻了一番;

  过去,销售人员出差,坐卧铺的、住高级房间的、游山玩水的都有,花多少报多少。现在,所有的费用,都包括在每吨纸四块七毛钱这里面。这样,出差搭顺车的、夜里坐硬座的、上路带干粮的、住亲戚朋友家的,所有能省钱的好办法都使出来了;

  过去吃“大锅饭”,一月只能领到三十来元工资。现在,干得好的销售人员每月可以有一百多元的收入。

  (编者按:“协议工”当了销售科长以后销售科大变样,这说明,在用人上确实是应该打破一些旧的条条框框的,是应该“不拘一格”的)

?

(原载1984年6月《山西日报》)

相关阅读

精彩图片